“青春、和平、友谊、未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北大开幕

“我们从伏尔加河、扬子江走来,我们从涅瓦河边、西子湖畔走来,我们从红场、天安门走来。”

3月17日下午三点,来自俄罗斯的大学生访问团来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北大以及首都数所高校的同学一起同台演出,拉开了中俄大学生艺术节(2006中国)的帷幕。

<v:imagedata

中俄大学生艺术节是2006中国俄罗斯年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加强中俄两国青年的友谊。艺术节的主题“青春、和平、友谊、未来”表达了两国青年的美好心愿。

教育部部长周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俄罗斯驻华大使Razov出席了艺术节开幕式,并热情洋溢地致辞。

<v:imagedata

周济首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向中俄大学生艺术节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中俄两国互为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元首高瞻远瞩,积极促进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次举办中俄大学生艺术节,对增进两国人民,尤其是两国青年的友谊有重要意义。”他希望,通过交流,两国青年能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巩固世代友好关系。

<v:imagedata

俄罗斯驻华大使Razov用流利的中文感谢筹办此次中俄艺术节的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单位。Razov表示,在普京总统访华前举办的这次中俄艺术节有着非凡的意义。“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趋势。虽然俄中两国在经贸、文化、教育、国际事务等领域有着友好的合作,但两国青年彼此了解还不够深。希望通过此类大学生文化节,加深彼此的了解。”

<v:imagedata

许智宏校长对远道而来的俄罗斯访问团表示欢迎。“北大一直是中国研究俄罗斯历史、文学、艺术的重镇。北大和莫斯科国立大学开展合作,早在2001年就成功举办了‘莫斯科大学日’,这是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个大学日。2002年普京总统访问北大,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许校长还说,为了庆祝中国俄罗斯年,北大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关于俄罗斯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系列讲座,放映俄罗斯系列电影等。“昨晚举办的讲座‘中俄文化交流300年’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开幕式之后,中俄两国大学生同台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观众一会儿徘徊在优美的“天鹅湖”畔,一会儿游走在雪域“高原”,此时看“雪绒花”缤纷盛开,彼时观“骤雨新荷”,漫步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倾听“梁祝”化蝶,享受着中俄两国艺术的盛宴。

<v:imagedata
清华大学学生交响乐团演奏《瑶族舞曲》

<v:imagedata
俄罗斯歌舞

<v:imagedata
俄罗斯歌舞

北京大学是中俄大学生艺术节的首站,此后,俄罗斯访问团还将到杭州、深圳演出,与当地大学生进一步交流。

背景资料:

2006年3月15日至25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2006中国)”活动在北京、杭州和深圳举行。此项活动是中国“俄罗斯年”活动教育领域的重要项目,也是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框架内的一项重点工作。受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具体承办此次艺术节活动。

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是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具有战略眼光的重要决定,是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大举措。对此,中俄两国政府高度重视,两国人民热情参与,尤其是两国教育界率先行动,认真落实中俄双方“俄罗斯年”活动组委会的计划安排。

俄方代表团由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远东地区城市的50余名在校大学生及带队教师组成,他们将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中国高校的大学生同台演出,并与杭州和深圳的大学生进行联谊活动。

长期以来,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两国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对加深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心灵上的沟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两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自2003年以来,先后在中国(哈尔滨、上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成都)成功举办了三届中俄大学生艺术节。

根据此次艺术节日程安排,3月17日,“中俄大学生艺术节(2006中国)”开幕式暨文艺演出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中、俄两国教育部领导及各届人士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艺术节开幕式期间,还举办了留俄归国人员艺术作品展览。

3月18日至19日俄罗斯大学生艺术团在北京交流、访问。

3月20日至21日俄罗斯大学生艺术团在杭州交流、访问,并与当地大学生联谊。

3月25日,代表团离京回国。

编辑:君扬

摄影:君扬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