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 十年】98级施永辉:越来越开放的北大

 

编者按:百年校庆的钟声仍在耳畔回响,110周年庆典的大幕已然拉开。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有着独一无二的角色。我们各自成长,却共同演绎了时代的变迁。

为反映北大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本网推出【亲历•十年】专题。力求以个人的视角,口述师生们在燕园经历的故事,为校庆献礼。


 施永辉:越来越开放的北大

“北大是一个宽容的地方,可以允许学生犯错。到了社会上,这种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在宝洁公司整洁的餐厅里,北京大学2002 级硕博连读生、北京大学五四奖章获得者施永辉说。

1998年到2008年,从活跃在校园里的本科生,到长江学者朱玉贤教授科技部的973项目《棉纤维细胞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负责人,再到灯火通明写字楼的白领生活,十年来,施永辉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变化。

十年间,北大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普及、未名BBS开通、通选课开设、元培学院创立……不过,在施永辉看来,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北大变得越来越开放,开放的不仅是学校的各种资源,更多的是心态——学生的心态、老师的心态、北大的心态。

从板书到多媒体教学

1998年,施永辉从江苏省考入北大生命科学院。专业课多在一教、二教、三教开设,老师们通常采用板书授课。直到他的研究生阶段,多媒体教学才真正普及。“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一定会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普及之前,很多资料都来自图书馆,“我大一的时候,查询书目用的是光盘,书目按从A到Z字母排列,先要找到是哪类的书,再到阅览室让工作人员帮忙取书,全都是手工查找。”施永辉认为,多媒体对实验课很重要,老师不仅可以播放生动的动画,还可以现场演示怎样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文献,实现“无缝对接”。“以前都是老师口头说,让学生回去找资料,现在很多问题可以现场解答,提高了效率。”

后来,随着学校对外交流的发展,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前沿。“本科时学的都是10年前的知识,现在则可以接触到最新的领域、最近的科研成果。”学校还请来自耶鲁大学等国际名校、清华、中科院等兄弟院校的老师。高年级很多专业课都英文授课、使用英文试卷。2002开设的“生物2000”这门课,就曾邀全球知名大学生物学教授来北大授课。从考试方面说,现在的题型与科研联系紧密,不仅考察概念,更多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当时,本科生至少到大三才能参与科研,现在,大二下学期就能进实验室,而且,更多本科生获得了校长基金等研究资助。

院系、学校、社会:开放的课程平台

大三时,施永辉加入了理科实验班。“这是最后一届理科实验班,也是元培的前身。”施永辉报名理科实验班是出于对数学的兴趣,“导师是从理科各个院系抽调的,各个领域都覆盖到,可以为自己今后的实验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是一个很好的program。”

本科的时候,为了拥有更宽阔的视野,施永辉还修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辅修。当时,修辅修和经双的人不像现在那么多,“我们院大概是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的样子”,至今,他依旧记得在理教500人的大教室里,林毅夫和周其仁教授的课堂堂都是爆满,过道上坐满了人,他也能回忆起周其仁教授“风趣、天马行空”的讲演,“周其仁老师人生经历很丰富,他告诉我们他插队时怎样在农村观察中国经济。”施永辉说。

“当时同学还比较保守,只想把自己的那门专业学好。现在大家都比较开放,老师也鼓励修双学位,毕业后也未必要从事自己的专业。”

2001年,通选课开设。曾经到各院系“蹭”文科课的施永辉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大师的课堂。对他来说,翘课、蹭课、占座,或许是这十年内仅有的几个没有变的习惯。通选课刚开时,先要在图书馆旁边的一间屋子里选课,填选课单,然后排长队往前递。后来有了网上选课,北大计算中心的机房在选课高峰总是人满为患。再后来,几乎每个宿舍都有一台电脑,只不过是台式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本”,在宿舍里就可以观察“选情”、砸“意愿点”了。这么快的发展,在当时都是想象不到的。

讲座也是北大的一大特色,校园里,随处可见关于讲座的横幅。在北大,施永辉会去听各种各样的讲座。讲座信息发布方式从当时在三角地张贴海报,到如今BBS上频繁更新的讯息,热度依旧不减。过去的主讲人科学家居多,现在,讲座越来越开放,随着学校和企业、政府沟通越来越顺畅,很多企业家甚至政府官员来到北大。“如果我觉得某个不错,就会去问(主讲人)联系方式,与他谈谈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

总之,“同学选择越来越多,各学院越来越开放,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去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讲座、课程。”施永辉说。

不变的勤奋与师生情谊

对于07年入学的同学来说,第三教学楼是一个普通的新教学楼,但对于98年入学的施永辉来说,三教的改变却意味着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如今,教学楼内都拥有幻灯、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无线网表明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室条件变化了,不变的是学生的勤奋。“在北大生科做实验的同学没有不熬夜的,我们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晚上10点。”几乎所有人都有通宵自习的经历,在繁忙的考试周,BBS总会发布校外自习区的讯息,比如,海淀图书城附近“加州牛肉面大王”因自习人数众多、通宵开放而被称为“牛教”。

研究生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扩招,每个老师带的研究生增加了,北大的研究生数量比以前增加了50%。虽然更多同学有了受教育机会,但导师的教育方式已经改变。从科研角度来说,以前一个人负责一个小的分课题,从设计实验到写论文,都由个人独立完成,现在则要组织一群人,运用各种技术完成一个课题,这就更需要研究生的开拓精神、协调能力,“研究生的学习与社会工作的环境更为接近”。

在科研上,导师很难顾及每一个研究细节,但生活上,师生情谊依旧。有一次,施永辉腿部感染,朱玉贤老师开车带他去北医三院,排队、挂号一直陪在身边,连找了骨科和外科两个大夫,“以前觉得导师,事业心和工作精神超强,但这次住院的经历,让我觉得他在生活方面也很关心学生。”施永辉说。

 

 

【亲历•十年】下期预告

98级罗玲:在北大国际交流舞台上寻找梦想

 

编辑:赵琬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