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两会笔谈 | 韩晗:多策并举 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达成今年的经济目标尤为重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GDP增速要达到5%左右。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具有实现的现实基础;但要达到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整体数据既有积极的一面,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困难与不确定性。首先,我国目前信贷结构持续改善,这表现为社融保持较高增速,M1-M2剪刀差大幅收窄。企业债券融资回暖,居民贷款需求增加,实体经济活力有所改善。但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程和社会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资本市场实际表现较差。其次,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数据表现亮眼,返乡置业热度有所回升,整体呈现出火热情形。但是经济仍然承压,旅游收入依旧较弱,房地产市场尚未修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峻,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再次,外部经济情况仍不明朗,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其中1月美国通胀和非农就业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服务类价格超预期反弹,一季度美联储降息概率显著回落,利率高位对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

但总的来说,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具有良好的基础与可行性。首先,我国经济增速仍未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存在产出缺口有助于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空间,4.5%—5%的经济增长目标符合2035年远景目标预期测算。其次,经济呈现出加速修复态势,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超过预期,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助于为稳定增长提供内在动力。再次,在宏观经济政策配合助力下,地方债务与房地产风险逐渐出清,资本市场制度完善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为了达到增长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有以下三点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宏观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形成货币、财政和产业的三重合力。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保持总量与结构的合理充裕,提高结构性工具实际使用效果;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扩张,适度扩大中央政府财政赤字占比,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产业政策更加合理均衡,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行业,聚焦突破“卡脖子”领域,带动老旧行业转型升级;健全宏观政策评估机制,将非经济性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确保形成宏观政策合力。

二是重点解决家庭与市场主体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就业、民企发展、困难行业风险出清、资本市场顺利发展等。要全力解决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积极扩大就业岗位,稳定社会就业与居民收入预期。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尽力消除各种市场准入限制与障碍,合理放松行政干预。防范缓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着力化解地方债务与房地产风险,重点改革资本市场制度,发挥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通过“就业-收入-消费/投资”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企稳复苏。

三是多措并举维护外汇稳定。要保障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大力吸引外资。为此要优化营商环境,合理扩大开放程度,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实现内外合理均衡。

作者简介

image1.jpeg

韩晗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银行、信用与金融市场。他的多篇研究发表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European Economic Review、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著名刊物上,并荣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386748f62f11451990ebbc27f17aff60.png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