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工学院博士班湖北研学随记

已近春末,荆楚大地晨光明艳,繁花盛开,恰如,我们此刻绽放与升腾的心情。

 挥别最后一节在校课程,带着再续期盼,在五一节前的一周,精心酝酿良久的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博士班湖北研学活动,终于来临了。同学们推掉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踊跃参与,北大工学院副院长、2023级工程博士班班主任王启宁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活动从一开始就氛围感拉满。

参观燕园北大校友之家

 在晨曦的欢笑声中,同学们来到了位于武汉东湖路的燕园北大校友之家。

一切是那么的眼熟与亲切。门口矗立的两个石狮子,与北大西门旁的那两只一般无二;高高的门槛,是北大学子进燕园前苦苦的登攀与跨越;门厅里的未名湖畔,静静安立的未名湖石、遥望可见的博雅塔,是求学时灵魂的安放;熟悉的燕园道路,步步生景,正踩在脚下的地毯上…

化身厨房的勺园、化身茶室的静园、化身餐厅的朗润园,镌刻着“团结起来 振兴中华”的会议室,无处不体现着荆楚北大人对燕园一草一木、点点滴滴的深深眷恋与感怀…

       博士班班长刘萌,作为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亲自讲解了校友之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带着大家共同学习堪为北大校训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大家还聆听了由编钟伴奏、百名校友深情演唱的北大湖北校友会会歌《荆楚北大情》,这首湖北北大校友集体作词、北大校友洛兵作曲的歌曲,深深融合了北大精神与荆楚文化的内核,让跨越时代的传承,在“肩负红楼担当,演绎知音情长,与子同窗报国荣光,荆楚共谱燕园华章”的歌声中,不断延绵激荡…

       燕园门口一侧,是由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亲笔题写的湖北首座抗疫纪念石碑,巍巍的泰山巨石正面内容是“北大校友与湖北人民同呼吸”,背面题写的是“北京大学校友百万口罩行动”。

将所有同学的思绪,带回到了那场武汉人民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的回忆中,带回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百万口罩行动中,让北大博士们在生动的故事讲述中,深刻地理解了了北大智慧、北大力量和北大精神。

让人惊奇和巧合的是,这块巨石长度5.4米,冥冥之中暗含了五四精神,2.3米的高度数字,不仅是23日的武汉封城日期,竟然也是钟南山的题词日期2月3日,难道这块巨石就是为此而来、就是为此而生?

它,就是要世人永远记住北大校友在那段难忘岁月中的英雄壮举!同学们在纪念巨石旁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其后,博士们统一着装装“北大红”体恤衫,来到了燕园北大校友之家对面的湖北省博物馆,在穿梭的人流中,鲜艳夺目。

踏入北大校友方勤曾任馆长的楚风巍峨的博物馆后,很快,这种夺目,被丰富的馆藏与震撼镇馆之宝的光芒,给取代了。

       作为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万件以上,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称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曾侯乙墓出土的所有礼器,盛饭的九件套、盛肉的九件套,咱且不说是否有僭越之罪?但这铜器的精美程度,绝对是大家见过的金属器皿中最牛的。

两个近一吨重的酒壶,一个中型卫星的重量,竟然只靠四只铜兽的八个小脚丫撑着,屹立了千年。可以冰酒,也可以热酒的铜缶,造型美轮美奂,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节目的道具原型,却是古代的超级大冰箱。

用失蜡法铸造成型的铜尊盘,口沿上细密分布的小龙图案,彰显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让专门从事金属制造技术研究的孙燕同学,都忍不住赞叹道,即使在现代要完成如此复杂的铸造工艺品,都要付出相当的技术代价。

更让人震撼的是,分了三层、有65个音的巨大青铜编钟,更是刷新了所有同学对古代乐器制造工艺的认知。

还有,建鼓的底座繁复,到已经用电脑模型都难以重复绘制的盘龙青铜架,竟然只是建鼓的底座。一只插着真鹿角的小鹿雕像,竟然只是用来插鼓锤的。

而埋于地下千年的越王勾践剑,出土后依然寒光闪闪,吹毛断发。

在生活用品方面,古人对便携性的、可折叠设备的追求,原来早已有之。可以折成四折的折叠床,以及可以装在一个套盒里面的修面、修发、修须装备,彰显了古代楚国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

一个漆盒上的连环画,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初行、驱驶、往来的贵人出行图,而最后一幅猪在跑是什么鬼?刘萌班长灵光一闪,作诗《观图》曰:初行三匹马,驱驰两亲家,往来有雁柳,相见豕与她。言称,此为相亲局是也…众乐!

返途,从宫殿式台阶拾阶而下,同学们沉浸在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回味无限…忽闻班长高呼“留影纪念吧”,他说,每一张照片都不会重来,每一个瞬间都会成为历史…

是啊,我们在看历史,而我们也在历史中,会被人当成历史去看、去猜…哪怕是在照片中,后后人也许会猜,那个总戴着口罩,总也看不清的人,究竟是谁,她为什么躲躲藏藏…

参观沙湖公园琴桐馆

时近午时,艳阳高照,伴随着一阵清爽的湖风迎面而来,我们来到了位于沙湖半岛上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琴桐馆。

班长也是该馆馆长的刘萌,将沙湖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沙湖最早不叫沙湖,在明代的时候,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朱桢被分封在此为藩王,因为他喜欢吹笛子,经常来这个地方取芦苇膜敷笛孔,就把此湖命名为歌笛湖;到清代时,当地人在此就地取沙,才开始称为沙湖。

对比着近百年来沙湖面积萎缩的演变历程,特别是近40年间湖面的加速缩小,大家清晰看到,近现代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警醒世人,生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必须坚守的。

步入琴桐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把古琴。为什么是把古琴呢?因为在一百前的武汉,有一位名为任桐的人,他亦官亦商亦文人,不仅喜欢弹古琴,还按红楼梦的大观园建制图纸,修建了武汉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公园——琴园,他极其热爱沙湖,写了《沙湖志》,为湖赋了魂,因此他被称为“沙湖之父”,为此,修建了琴桐馆,以此为念。

在第三展厅的任桐家谱上,看到巧合的是,公益修建此馆展览的班长刘萌,与其重孙女竟然同名,让人无限慨叹,冥冥中真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

其后,又听讲解了沙湖三杰的故事,以及康有为楹联、谭延闿书法和黄侃诗文的琴园三绝,大家进入琴桐馆的第二进院落长江国际商会文化交流中心和刘萌政协委员工作室。

这里,悬挂的百余副名人书法以及背后故事,在竹影摇曳和芭蕉掩映中,展示着荆楚文化品位,也链接着新时代的发展,以及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举办工博雅志,助学红安仪式

下午,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了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在这里举行了工博雅志助学金捐赠资助仪式,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韩琼,副县长秦良骥和县高新区管委会、教育局、招商中心,以及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在仪式上,韩琼接过了捐赠牌。双方约定: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博士班将资助红安10名优秀学生到北大研学励志行,同时,还将与10名红安企业家结对帮扶,以咨询、培训和创业导师的方式,帮助解决其发展战略、技术科研、市场营销和金融资本等方面的困难;红安县将为北大师生提供思政教学实践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支持。

在座谈交流中,刘堂军表示,后续将加大与北大工学院的合作力度,持续加深双方友谊。王启宁向刘堂军赠送了北大校徽及文化衫。

“秦良骥介绍了红安县的光辉历史、革命老区的政策、交通区、专业产业、红色教育旅游以及绿色生态和特色农产品等六大方面的优势。”


王启宁也介绍了北大工学院的成立历史,以及学科专业优势,提出将支持红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产业技术指导以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结合等建议,进一步学习红色精神和发挥大学作用。



他还现场回答了县高新技术企业的提问,并表示,今后将持续支持红安高新企业的技术需求等。

刘萌说,红安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北大红与红安红是同一种颜色,工程博士班希望在这里建立更深度的链接,让红安的学子走向北大,让红安精神走向世界,大家不仅从财力上支持,也从智力上支持,为红安的发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观看红安精神激光音乐喷泉秀

夜晚,华灯初上,在位于红安县钓鱼台景区,一场红安精神激光音乐喷泉秀,盛大开幕,彰显华章,让现场观看的同学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绚丽的灯光、以及不断变化交织的喷泉影像,美轮美奂,这场专门为红安量身打造的大型主题光影水舞秀,同学们重温了红安历史,感悟真诚,缅怀先烈,品味红安精神。

红安籍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祝诣博,也在现场不禁感慨道,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着太多不寻常的经历和动人心弦的故事,跨越时空的隧道,透过红安的历史年轮,让人为之惊叹。

一幕终了,大家意犹未尽…散步景区,感恩相遇,让我们见证红安如梦般璀璨的过去与现在,也让大家期待着红安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观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第三天清晨,天气阴沉了起来,恰如我们沉重悼念先烈们的心情。在红安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韩琼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1927年11月1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数万农民武装,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发动了黄麻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重要意义,该纪念园便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进入纪念园大门,走过一条苍松翠柏环绕的通道,前方就是巍峨耸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在王启宁的带领下,同学们分成三个纵队,缓缓走向纪念碑前敬献花篮。

花篮的缎带上联写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下联落款: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博士班敬献。王启宁出列,上前郑重地整理缎带,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此刻,天公落泪,下起了小雨。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列队瞻仰烈士纪念碑。

碑身四面均为汉白玉镶嵌,正面镌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7个大字。两侧分别是董必武、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题词。

据说,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同时写有两位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纪念碑。碑座前刻有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撰写的碑文,碑座侧面是巨幅浮雕,展现的是苏区人民英勇斗争、前仆后继的壮丽画卷。

绕过纪念碑,穿过英烈广场,就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纪念馆中摆放着数百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上千幅革命历史照片,以序厅大型雕塑‘大别山雄风’开篇,以尾厅大型雕塑‘将军摇篮’结束,分为黄麻惊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区新貌、鹿兵大别、浴血孤旅等六个单元展出,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伴随着讲解员随口吟唱的感人旋律,我们漫步在展厅中,仿佛听到了当年铿锵的呐喊、激烈的枪炮,看到了那一场场激烈的战斗、顽强的坚持,和感人肺腑的送粮送儿。

一个普通的老母亲将自己的亲骨肉一个个送上战场、母女二人临危不惧双双就义、李先念的母亲终别前,悄悄为儿子留下两枚银元……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让参观的同学们几度落泪…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纪念馆。纪念馆的院子中央安放着董必武同志立身铜像,基座上“董必武纪念像”六字,由邓小平同志题写,后面埋葬着董必武夫妇的骨灰。

在铜像前,王启宁带领同学们列队三鞠躬,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仰与哀思。

在纪念馆里,同学们参观了董必武同志从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为祖国和人民作出的丰功伟绩。

在这些紧要的历史关头,他都坚定地站在伟大变革的最前列,披肝沥胆,英勇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岗位上,他以“老牛负重耕荒地”的精神自勉,大力推进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法治建设,操劳国务活动,倾情民生福祉和国土绿化,热情关心青少年成长,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走出纪念馆,雨越下越大,而我们的心却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明朗。革命先烈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为我们赢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为北大学子,我们更要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下去,铭记革命精神,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观看实景剧《我和我的红安》

时近中午,我们接过红安县委领导为同学们递过来的雨伞,恍惚间,大家感受到了当年红安群众把红军、把共产党当成亲人的那一缕缕深切情怀。

在这湿透的天地间,点燃着一颗颗火热的心,怀着期待的心情,大家鱼贯而入走进红安红秀剧场。

观看中国首部沉浸式红色实景宣讲演艺剧——我和我的红安,魅力到底有多大?同学的感情有多深?看看王浦同学就可知,他推掉了新加坡的后续业务,星夜兼程打飞的,直接赶到剧场里,即可略知。

巨大的背景屏幕中,一个撑着油纸伞的身影,从嘉兴红船上慢慢走出,将红色的火种,带到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铮铮誓言,将48万劳苦大众,拧成一股绳,高举火把,跟随共产党闹革命。

激烈的枪炮声中,农民群众舍生忘死攻占城楼;幽暗的土房中,老母亲刚绝别二伢子,又把三伢子,亲手交给了革命队伍。那一刻,三伢子的头重重的磕下,是对母亲的承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誓死追随。

为了炸毁日本人的飞机,怀抱炸药包,毅然同归于尽的小战士,以及远在千里外,泪眼婆娑细读遗书的待嫁新娘……还有那在井冈山上,坚守阵地,冒着敌人的炮火,喊出向我开炮,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士们。

一幕幕场景,在声光电雾的弥漫交响中,一次次震撼着同学们的内心,让大家的眼泪,流了又流……

在一声声“我是红安人”的呐喊中,表演落下了帷幕,观众们全体起立,与台上的演员们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把满腔的热血,尽情抒发……

走出剧场,雨停了,思绪难平。这,就是红安,就是闻名中外的将军县,孕育了两位共和国的主席和223位将军,成立了五支红军部队,为中国革命献出了14万生命的将军县……

在这里,我们深深的理解了,红安的红和北大的红,是同一种颜色,是映天的别样红,是用一个又一个的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我们有幸来到这里,站在这片土地上,感怀这一切,油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敬仰与自豪感……

寻访槐山矶石驳岸

告别了红安县,第三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的槐山矶石驳岸,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孙娅莉,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副书记辛庆,以及金口街党工委书记熊传胜等,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行。

槐山,是一个突出的小山丘,有很多向江中伸出的石头。所以,被称为槐山矶。经过多年江水的冲刷,水边悬崖峭壁,水下暗礁密布。船只在这里是很难停靠的,并且经常会有翻船的情况。

当年常有船夫们的老婆来这里打捞尸体的传说,所以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寡妇矶。为了解除商船航行的威胁,明嘉靖年间,在槐山矶修筑了一个供过往船只停靠,同时还能防止山体被江水冲刷的驳岸。

槐山矶石驳岸全长247m,最高处9.3m,平均高度7m,依山就势筑成三层台阶。采用大块的花岗岩方条石,一横一丁,错缝平砌的方法构筑。

根据江水的缓急,驳岸上还有内外不一的石鼓支撑,以及牛鼻似的缆石,由下至上逐渐增多,共222个。纵观整个驳岸,气势雄伟,布局合理,构造精巧。让身为机器人专家的王启宁副院长深深感叹,力学无处不在……

相传南北朝时期,达摩曾在南梁弘扬佛法,可惜与梁武帝的意见不合,梁武帝便派人捉拿达摩追到槐山。眼见达摩就走投无路了,谁知达摩折下一只芦苇,丢到江面上,脚尖一点跳上去,渡江而去了。

最终参悟佛法,成为了禅宗的初祖,这就是“一苇渡江”的宗教故事。于是,后人就在这里修建了达摩亭,后又改名为留云亭。

可惜因为修路,此次不能上山瞻仰。只能在山下参观了下武汉第一古树,其实是两棵被雷击过的古银杏树。据说当年两棵树就种在寺庙的正大门。

两颗古银杏非常雄壮,上面有树牌,清晰的显示树龄有1373年,竟是始种于唐朝贞观年间。

回行路上,区领导遥指千米外的江岸说,那里才是历史上真正的赤壁战场……众人皆惊,历史故地,竟然近在眼前。

大家遥望江上波涛汹涌,惊涛拍岸,遥想公瑾当年,多少英雄故事……我辈北大儿郎,恰逢盛世,又会在这片历史中,写下何等样的风骚…

参观中山舰博物馆

不久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山舰博物馆”,六个字为迟浩田手书,金光熠熠。

简洁而富有雕塑感的几何形体,穿插组合,勾勒出博物馆的主体形象,犹如即将启航的战舰,雄踞在金鸡湖中,气势恢宏。

江夏区中山舰旅游区管理处主任付勇介绍说,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向日本三菱公司订购的钢木结构炮舰。1913年,完工归国后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中山舰全长205英尺,排水量780吨,配备火炮八门。

吨位虽然不大,但却以它特有的历史成为名舰。中山舰自归国以来,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会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在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斗中,中山舰勇战强敌,遭遇六架日机轮番轰炸后,沉没于长江武汉京口江段。其中,包括舰长在内的25名勇士,为国殉难,从此长眠于江底近60年。

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拾级而上,中山舰的全貌,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经过打捞修复过后的中山舰,焕然一新,它安静地屹立着,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那段动荡的岁月。

舰体左侧,锅炉房侧面的船体,被炮弹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指挥室甲板上,清晰可怖的炮弹坑洞,无不彰显了当时战斗的激烈。

舰长在被炮弹击中后,手脚皆断的情况下,坚持指挥作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严重锈蚀的枪炮口,仿佛让我们听到了舰仓外炮声轰鸣,甲板内的誓死无悔…

随中山舰打捞出水的各类文物近3000件,其中经遴选出名牌标志、舰载设施、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四大类的文物近300套,在博物馆内展出。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山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以及舰上官兵们的精神面貌。

正当同学们穿着整齐、鲜艳的文化衫,在中山舰前合影时,一声稚嫩而清脆的声音响起,“姐姐,我能跟你们合影吗?”原来是一群前来春游的中小学生们,他们看见我们身上北京大学的标志,非常热情而快乐地,邀请我们合影,盛情难却,同学们纷纷与之合影。

于是,我们也成了景点,我们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活成一个故事,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照亮别人的人生。

走出博物馆,来到平静而祥和的金鸡湖边,挥洒着手中似乎总也洒不完的鱼饵,看着湖中锦鲤,在和平岁月里,快乐地争抢游食,同学们的心境,澄明而坚定。

从北大校友之家到湖北省博物馆,从黄麻起义纪念园到中山舰博物馆,从钓鱼台景区到红秀剧场,我们见证的知识的力量、革命的激情、国家的强盛,身为北京大学的博士,我们生逢盛世,何其有幸!湖北研学行的一处处,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个缩影,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

对过去的记忆,不可抹去;警惕的眼睛,不得松弛;奋发图强的精神,永不能丢弃。在当今世界这个大竞技场上中国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乃至我们的北大精神,都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不懈追求,为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作出我们当代北大人的贡献。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